本文使用「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许可协议,欢迎转载、或重新修改使用,但需要注明来源。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deed.zh) 本文作者: 苏洋 创建时间: 2018年05月23日 统计字数: 2243字 阅读时间: 5分钟阅读 本文链接: https://soulteary.com/2018/05/23/professional-thinking.html ----- # 职业上的思考 从`FD Con2018`会议回来之后,有的事情还是在脑子里转。 > 天翔和之昊讨论1秒内首屏性能、播放器组件等问题时的状态。 > 之昊期望的“我的产品给我的孩子看到的内容、受到的影响”,以及自豪的说出:“当做事业去做”的状态。 > 看到议题中有人也去尝试了自动化测试的感慨。 > 和英杰大叔午饭,新UED团队展现出的勃勃生机和些许羞涩。 > 勾股提到的一些事情,关于技术信仰、技术产品坚持、机会的把握。 > 米棕提到的团队的栈、做的工程产品,还有团队的一些问题。 > 凌霄人生角色的转变,恭喜。 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无非是两个关键点和几个关键词: 1. 职业规划:业务领域、技术方向、技术深度、团队建设、文化建设 2. 生活规划:婚姻、家庭 ## 职业规划 - 未来能给自己带来归属感、成就感的产品和领域。 - 技术相关性更大的产品: - 长期看会随着技术变化而产生产品形态的改变。 - 存在相对复杂的技术挑战。 - 可以做0-1,建设团队和技术设施,但是不能止步于0-1、1-60,要能够去做60-100。 - 有技术品牌建设、技术文化营造的环境。 下面有一些看法。 ### 团队职能和氛围 任何一家公司招募技术人员都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这些问题按时间维度去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现有问题和未来问题。 现有问题多数属于业务实践范畴,实践多于规划,少数属于工程架构范畴,规划重于实践,长远的问题多数属于工程架构范畴,少数属于业务实践范畴。 团队一般分为生产业务团队和技术架构团队,有的公司会把两者合并在一起,有的公司会在业务团队中添加一个架构小组,也有在两个状态中来回转变的团队,还有公司的架构团队会自己找业务,做创新。一般来说业务团队的数量会远远大于技术架构团队。 两种团队的存在都是有必要的,在不同的时期和状态下价值是大不相同:业务团队在产品前中期价值巨大,随着各种平台的接入、产品形态的稳定,业务团队的价值是逐渐减少的;架构团队情况相对复杂一些,不同产品情况差异较大,早期团队基本是没有这个规划的,可能会出现在项目前期(有储备的公司),一般只有到中后期原本技术设施面临瓶颈、团队需要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效率和凝聚力的时候才会出现。 两个团队KPI天然不同,所以经常会看到业务团队极其在意时间,架构团队极其在意标准,如果团队天然隔离,架构团队的改进措施落地难推动慢,如果团队耦合在一起,技术不足够被重视的情况下,架构方案势必畸形,特异化严重,导致后续升级维护成本偏高。 新技术的出现,多半伴随着激进,如果团队负责人倾向偏保守,技术出现创新可能性非常小,产生畸形的轮子的可能性偏大,不利于团队整体技术氛围的建设和技术积累。 如果做技术管理,那么在所属环境下,是否能建设一只尖兵队伍,不断挑战业务,挑战自己。 如果做相对单纯的技术架构,大环境是否有技术工程的背景或者基因。 ### 产品迭代过程的态度 初期最小成本试错,很可能一个MVP Demo就上线了。 但是随后的迭代可能会说明许多问题,要不要标准化生产交付,如果没有标准化流程,是否要投入建设,包括:规范交互、统一视觉、衡量技术性能等。 如果一直是以打补丁的方式进行迭代,到后面很可能是补丁裤而不是一件精致的产品。 团队里要允许“工作就只是工作”的论调存在,但是必须存在“这个设计的用户体验太差了,必须改进”的声音、最好也能存在“要考虑后续开发维护成本”的切实行为。 如果有打造优秀产品的倾向,优先考虑充满活力但是不失远见的团队氛围。 这里有一个无法考量的变量:产品负责人,很难找到业务背景契合,技术专业,对事情上心跟进的人。 ### 技术态度和技术深度 > 多数场景下二八原则是生效的,对于二八原则不生效的情况下,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是绕开它。 - 使用“low方案”实施: - 没有low的方案,只有是否合适 - 妥协方案带来的后续影响是什么,能否通过少量工作补救来挽回 - 失去了一次探索尝试的机会,和技术深度上的延伸 - 砍需求: - 并非所有需求都不合理,并非所有需求都无法实现,reject需求的同时,可能失去了一次新的业务上的尝试、或者妥协了现有产品在用户体验不足上的问题 除了啃文档、啃源码外,提升技术深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合适的技术方案改造现有的产品、流程,提供给好的体验和输出结果。 倾向绕过技术问题的团队,多数情况下技术储备只是能原地踏步,妄谈改造体验。 ### 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鲜明的特点,在团队成员为团队创造价值的同时,团队是否能反馈给成员他们自己追寻的东西呢: - 技术成长的空间 - 职业经历和职业提升空间 - 薪酬待遇 除了最后一点是有可能短时间提供给成员的,其他两点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建设和证明: - 更好的技术可以带来产品上更高的收益 - 重视技术氛围,设置技术导师、技术培训和分享... - 新业务尝试新技术,复盘是否有价值收益 - 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 - 当前这个岗位领域是对公司很重要,建设职级通道 - 当前这个岗位对公司产品发展很重要,进行持续招聘和培养 而这个建设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技术团队整体一心,至少管理们将这个事情重视起来。不需听别人如何说的,去感受是否有整体变化。 关于文化建设,小到活动、行政关怀、文化推广、对外形象营造,大到理念推行,说起来可以聊的有很多,但是不如闲聊时分问问同时,你觉得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公司的文化是什么。 ## 生活规划 - 今年年内,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和家长们再次沟通婚事。 - 带着她好好的旅游放松一下,感觉这几年两个人在一直奔跑,不得停歇,很是疲惫。 --- 先写到这里。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