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中总结比往年更早一些,下个月有些忙碌,所以就不做拖沓了。

依旧根据惯例,从最简单的技术部分聊起。

技术相关

去年年末总结有提到过,去年春节后,国内的朋友们、社区、媒体们都开始真正关注 ChatGPT 和背后的技术范式变革后,我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些变化。相比于去年年中提到的折腾了两年多的“用工作养爱好,用技术辅助工作”,工作中的技术浓度又多了起来:不论是“技术外联”、还是和来自兄弟公司、社区的合作伙伴们一起做技术落地相关的事情,可以把折腾的事情,都变成正经事,并且尝试做的更透一些,毕竟都是要上生产的嘛。

和过往我折腾过的许多事情一样,依旧是非标的事情多过标准化的有趣的事情,稍有挑战,但是非常有乐趣。这些有趣的事情,我会在下文中的“工作部分”展开。

先来回顾下公开的代码提交数据。

GitHub

2024 年中,GitHub 数据

截止本文发出,上半年在 GitHub 上留下了 1100 多次的 Commits,同比去年稍有下降。玩 GitHub 或玩开源的公司最关注的 “GitHub 星星的数字游戏”,相比较去年全年,增加了 1500 多颗,当前的粉丝数相比较去年继续增加,目前在 2.1k。

AI 时代,我越来越懒了

参考一些在线工具,目前应该排行在全球玩家一千六左右。去年 GitHub 官方发布“100 million developers and counting”,按照这个维度来看,我应该是幸运的进入了全球 0.0016%。

下半年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和社区的朋友们一起成长,“help the public good”。

2024 年中,GitHub 数据(细节数据)

直观的纸面数据之外,上半年为止,GitHub 记录的我有进行开源贡献的组织有 16 个(多数大家应该都听过名字,就不展开了),如果算上线下和朋友一起玩,应该保守估计有 25 个以上。已经完成了去年年末提到的“明年要加油调整下,不论是数量还是领域覆盖”。

截止上半年,我的个人站内评级维度,除了 Commit 因为线下提交没有记录之外,就连往年比较难的 Pull Request 也达到了 S 级,还是蛮开心的。继续向着全 S+ 进军。

继续加油,继续折腾之前想写和想分享的开源内容,然后再顺手冲刺下 GitHub 榜单试试看。

DockerHub

作为一个 Docker 爱好者,这次总结,同样将 DockerHub 中的下载量比较多的项目筛选了下(有一些我觉得无趣的项目即便下载量大,也剔除掉了),六个月内下载量较多的软件镜像有五款。

2024 年中,DockerHub 历史活跃下载项目

Flare 半年的时间里,从 10 万涨到了 26 万,Cronicle 从 1 万涨到了 4 万。算下来迄今为止,我应该已经有三个项目在 DockerHub 上都超过了 20 万次下载,有一个甚至达到了 30 万次。

还是那句话,看着自己折腾的小软件被很多人使用,打心底也是非常开心的,:D

代码 & AI

提到代码,总归是绕不开 AI 这个关键词,前年总结去年总结里,我都提到了我的 AI 协助代码生成的变化,个人的体感是,除了节约时间之外,也帮助我赚到了许多的时间。

这部分如果展开,恐怕至少能单独写一两篇文章,不过相比较公开分享,或许暂时我更想和我身边的朋友分享,去年年底,我提到过 “朋友” 的话题,只把时间分配给朋友,是我接下来的长期的时间和精力管理的研究课题。

感谢 Copilot

和去年提到的一样,我会继续向 “Copilot 缴纳会费”,即使作为有资格免费使用 GitHub 的社区用户。

感谢 GitHub

也希望国产的 Code 模型的团队们能够更加坚定,做出好用、认真的产品,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有切换到国产模型上的可能,毕竟有一些场景,全部端侧离线,不论是对于尚未建设完毕的组织系统安全考量,还是数据合规角度考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Dify

Do It For You.

让全世界都用上 Dify,从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开始(朋友不够多,就去交朋友

我和身边的朋友从去年开始就在折腾 langChain、Flowise,甚至去年我还复刻了一个海外付费版本的“进阶产品”。直到去年年底,我遇见了 Dify 团队的朋友,我们同为一场线下分享的讲师。

萍水相逢,除了技术人相逢必聊的技术话题之外,这位朋友甚至还给我个人提了一个建议,非常受用,非常感激。(怕你羞涩就不 at 你了!)

随后,在深入了解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个项目拥有巨大的潜力,也在合作伙伴的多种场景中进行了落地验证。这个月的早些时候,还使用 Dify 帮助朋友的项目做了关键的一般产品能够达到的最高级别的演示汇报和 AI 化改造。

去掉个人偏好,客观上它是中立的开源产品,相比其他的产品,拥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从去年我关注的 1 万 star 开始,半年内现在全球范围它已经获得了超过 3 万 4 千颗星星,成为了 langChain 之后,唯一的全功能的 AI 编排、调试、应用开发工具。

加油,新时代面向全球开发者和企业的 AI 赋能工具,不应该只让老美的 langChain 一个人出风头。

干它。

其他

技术部分的最后,我们来聊聊技术投资。

在今年的此刻,回顾去年和前年,甚至更早时候,我博客中提到的技术、方案,都依旧值得继续投资:微调、量化、推理性能优化、结合既有接口做推理上下文补充,结合知识库(传统可靠、新时代向量数据库)做推理结果完善,各种生成式模型,端侧小模型,甚至是常见的 Infra 方案。

因为技术的积累,厂商硬件的竞赛,今年可能就是端侧模型技术在企业端和消费端开始爆发的起点。

为了把我个人过往的数据都更高效的流动起来,我还购置了一些新的设备。

五一假期后,重新折腾的机柜

希望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有时间将已经帮助企业、社区朋友们落地的,跑的更快的东西,也陆陆续续升级掉家里我自己的部分,以往都是先在我家里的 HomeLab 跑起来,再做泛化,这一半年,许多事情迭代太快,事情太多,整个循环有一些打破了。

写作

接下来聊聊技术文章方面的写作和分享。

2024 年上半年,不算这篇文章,一共提交了 33 篇文章,从《关于本站》中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的基础数据:

在今年新增了三十八万字,包含九万多汉字,文章中代码纯度约占77%。

继续践行了之前的“书写 flag”,继续产出更扎实的文章。当然,遗憾也是有的,我的草稿箱的内容也与日俱增。

2024 年中,排除代码后的关键词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文章内容状况,我将文章中的代码全部剔除,将这些文本数据进行了一些可视化呈现。就这半年的内容的“干燥元素”,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知乎:大模型优秀答主、新知答主

今年上半年有三件事是特别特别开心的。

第一件事是,我获得了第二朵小黄花,来自“大模型(LLM)”。说起来这三年里确实写了不少相关的内容,不少首发在知乎的内容,在 GitHub 或者其他的地方也都打到过榜首。但是知乎一般都是慢热且更难的,因为还有其他的答主(Answer)在输出内容。

获得了两朵小黄花,感谢

能够得到这朵小黄花,非常非常的开心。

一个有趣的榜单

和之前的榜单有所变化,最近的榜单中,暂时排在了“三大顶会”之后,和我一起的还有即将近距离认识的新朋友,来自极客公园的张鹏老师。说起来 2012 年年中,当时还面试接到了公园的 Offer,有一个很酷的年轻面试官(自力同学),拿着 iPad 和我聊了许久“人机交互”、“前端技术”。可惜当时住在海淀,望京、酒仙桥对于当时的久不出门的我来说,真的是太远了。于是,在另外一条平行世界里,我在技术圈子里,我先从新浪云开始,折腾了十年的技术相关的工作(《2021,致敬十年》)。

一个有趣的榜单

但好像哪怕没有入职公园,多年后的今天,AI & 知乎还是又将我们拉到了一起,非常幸运。更何况,其实现实中我们的交集或许不止于此,AI、知乎这两条很有趣的因缘,让我们更快的相遇到了,感谢知乎平台和知乎科技的同学们。

第二件事是,三月份的一天晚上,我得到了可以和文学媳妇炫耀一下的“写作认证”:新知答主。

在知乎用文字,来遇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我非常喜欢背景板上的总结:是技术布道师,也是编程实践派,用热爱让编程和创作回归初心:做酷的事情,交有趣的朋友。希望能够在知乎上,用值得读者阅读的文字,来遇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同样,这里特别感谢和上文中一样,给到我非常多个人改进建议的朋友,帮助我完善我的个人“固件版本”。

所以,为了感谢朋友和社区上认识的朋友,为了平台环境更好,冒着被 ban 号的风险,晚上和船长提了一些有风险的建议,hhh。

第三件事嘛,我要留在“生活部分”展开。

2024 年中,知乎创作者数据

至于阅读量,上半年依旧有所增长,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接近八十万。不过我写的东西不就从来都是这样嘛,昨天盐 Club 晚宴还和新认识的运营同学们自黑,通常都是几个月后才会有网友来评论和找过来想深入聊的朋友,甚至线下杀过来找我的同学,特别有趣。

说起来,国内目前可能只有知乎还能够比较大范围的传播模型实践相关的内容,吸引同好一起折腾了。其他的平台的模式,许多是无法承载长文(字数限制),以及无法满足大量理性用户和你进行讨论的,希望知乎能够坚持下去,越来越好。

机器之心:和朋友们一起做早期技术的布道

去年到今年,在“机器之心”上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了过了三场有意思的话题,每一场或许都是国内最早的相关话题的原理剖析,动手实践。

为此,也写了几篇相关的内容,作为公开的素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进入“AI 的世界”。

机器之心实践分享录像

从第一个能够公开下载的 llama 中文版开始,向量数据库的实战,视频生成,已经聊过了三个话题。(第四个话题因为上课时间冲突,遗憾未能参加)也是在论坛线下,认识了几位好朋友,着实非常幸运

在国内,我们一般将机器之心和两家竞争者称之为“三大顶会”,有一些戏虐,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事实上的 AI 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地位。

在我的视角里,机器之心是最硬核和浪漫的,不仅仅是因为名字起的好,更多的是坚持输出技术相关的内容,能坚持客观的把事情说清楚,当别人在聊技术八卦的时候,他是真的在组织着讲论文和代码,怎么能不令人喜欢呢。

TGO:从听众到讲师

GTLC 写作群群友小聚

在加入 TGO 的一年里,因为总是和朋友们在一起,也分享过一些内容,有公司间的技术分享和沟通交流,闭门会和公开分享的圆桌,也有周末的学习活动,还有一些可以更低负担的更深入的沟通技术话题,闭门的技术交流场合。

机器之心实践分享录像

同样感激允许使用社区身份来做分享的攀哥,年底和大家在小场子闭门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随后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和朋友一起做有趣的科普

CCF 科普活动

很偶然的机会,收到甜博士的邀请,参加了 CCF 的线下聚会,然后很意外的从台下吃瓜群众变为了圆桌嘉宾,和几位老师们一起聊聊有趣的话题。

一次特别有趣的分享经历

随后,在刘老师的帮助下,和刘老师一起在今年中科院公众科学日上,和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分享了“AI & 情感”相关的内容。

虽然下午场的效果比上午场好了非常多,但实话说,如果没有刘老师的分享部分,这个活动我的实操部分恐怕会非常的艰难,感恩!

挽救了我的这场全国范围内,盛大直播的过程中,在小朋友、年轻朋友和他们的家长面前,脆弱的形象(没丢人),哈哈。

微信公众号:收获另一种热闹

实在难以想象,原本用来给少数几个订阅的朋友“连载”,同步存储文章,避免被抄袭的微信公众号,继去年两篇较热的文章后,今年上半年有一篇文章直接“十万加” 了。

2024 年上半年微信公众号意外收获

和去年年底提到的一样,有了突然的读者对内容的肯定后,作为创作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更多的分享欲。可以继续对这些阅读数据进行观察和测试,或许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腾讯云:还是意外收获

2024 年上半年腾讯云社区数据概览

年中统计的时候,看到了侧边栏多出了两行文本:

  • 2024年作者热度排名第 63 名
  • 2023年作者热度排名第 69 名

然后,勾起了我年初的“回忆”,好像是收到过一份证书。

2024 年上半年意外的收获

腾讯云社区可能是几个社区中最神秘的社区,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你写,或者不写,他都在那里,不悲不喜,你来,或者不来,他都在那里,不躲不闪。

微博:等待解锁数据分析

和之前一样,我在微博上一向不活跃,属于周更或者双周更的那类,并且,还偏偏在短内容平台上非要发长文的倔强作者。

2024 年中,微博最近一个月数据概览

微博相比较去年年底,粉丝又增加了几百,虽然不多,但是也很宝贵。等待这个平台的万粉数量达成,我会花一些时间,筛选出喜欢阅读和折腾技术的同好,然后拉着和其他区域的同好,一起折腾点东西。

姑且,继续就这么发着,不知不觉,曾经的,我们的“微信”(微博)变成了偶尔上去为老友冒泡的“人人”(类似之前微信公众号的同步),难免有一些唏嘘。

CSDN:粉丝持续增长

作为国内积累用户最多的开发者社区,对比去年年底,CSDN 阅读量增加了 12 万,粉丝增加了接近 4 千。

2024 年中,CSDN 数据概览

基础数据看起来还凑合,但其实背后是有一些风险的,不算搜索引擎的 AI 化,内容供给前置,不算 AI Native 的知识类产品,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原有的内容平台开始更彻底的 AI 化,在我的体感里,CSDN 的湖水面上好像没有丝毫涟漪。

或许平台应该尽早下定决心带着创作者一起转型,机会窗口稍纵即逝。

博客统计数据

今年上半年的博客访问数量,在使用 IP 直接进行去重后得到了 74 万的结果,看起来今年会出现继 2020 年、2023 年,第三次的全年“破百”。

2024 年,1月1日至6月29日数据

同样的,我使用暴力的计数规则,对访问 1000 次以上的 IP 作分析,假设它们都是爬虫、机器人、阅读器,那么会有多少呢?

cat compose.trimed.2024.1h.log | cut -d ' ' -f 1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frequency.2024.1h.txt

我们假设访问 1000 次以上是类似爬虫(包括阅读器),并且不考虑是学校等集体网络出口的情况。执行程序后,查看文本中的结果,得到的高频访问 IP 数量只有 467 个 IP,远远低于想象。

在这里,再次感谢互联网上我可能认识、但是多数一定都是陌生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好奇心的读者。

Google Analytics 的统计数据依旧是比上面少不少,依旧只有全年数据的 10% 左右。不过也可能是我没设置好统计脚本(页面最上面的提示就是了)。不过反正也不靠网站广告之类的事情盈利,就不花时间折腾它了。

Google Analytics 2024 1H

如果从绝对数字上来看,目前比去年全年的 50% 还是要高一丢丢的,或许说明文章质量有一定的保证。

Google Analytics 2024 1H Region

对比去年的数据,点亮了更多的区域地图。全球化都在 AI 化,应该是不可逆的趋势。(我的内容主要还是模型、工程、开源相关)

2024 上半年百度数据概览

在百度里看到的统计数据和谷歌的数据,如果对比年底,增长比例是类似的,并且一个有趣的事情是,百度的浏览量追上了谷歌,浏览者数量更是超过了谷歌,但是谷歌的受众是来自全球的,百度通常情况下会更多的统计国内。

2024 上半年百度区域数据概览

百度在访客来源这块的数据,目前已经点亮了全国各个省份,我整理了前十五的区域,加粗的地区是对比去年顺序有提升变化的地方:广东(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北京、上海、浙江(杭州)、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山东(济南、青岛) 、台湾省、福建(厦门、福州)湖南(长沙) 、香港、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安徽(合肥)。

上半年的省份数据变化里,最明显的莫过于山东和福建,除了去年年末推测课程开班之外,产业落地应该是都迅猛的开始了,线下遇到朋友难免聊起,零星的有一些证实。

2024 上半年 CDN 数据概览

访问的提升,还可以从 CDN 的数据观察到,相比较去年年末三个月,最近三个月里,CDN 的请求数量多了 30 多万。

再次进行一个一年一度的乘法计算,来推算全年的流量,差不多需要:480GB 以上的资源来支持服务。

2024 上半年 CDN 区域数据概览

CDN 因为是实打实的请求数据,而非抽样后的抽样数据,所以非常值得分析。上半年和百度的区域数据对比,看起来重点区域是差不多的,区域数据应该是没有太多出入,虽然依旧是百度的数据比较“浅”。

工作 / 事业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老师父、组织、公司、开源社区。

不知不觉,重新做产研相关的事情、重新住回望京熟悉的街道,加入这家认识蛮久的“创业团队”快两年了。

回顾这大段的时间,内部、外部好像折腾了不少东西,工作内容和方向也有过了比较大的变化,蛮有趣的。

数字化领域的创业

去年年末在总结这段经历的时候,当时写到:

这一切,让我都非常开心:在翻来覆去的折腾后,除了保持了技术的敏感、方向的把握外,还学到了一些“产品的感觉”。

但上面应该都属于热身。直到当工作内容刷新出 “E 人” (外向)该做的事情,比如技术外联、与合伙伙伴一起做技术落地,我花了一些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毕竟我之前只和朋友能放松的聊起来,最多只能算“ I 人中比较 E 的家伙”。

在又折腾了半年后,我好像察觉到了我的“链接能力”有了本质的变化,当然,这应该是得益于朋友们的包容,体谅,帮助,以及 一种有体感的“AI 催化”

相比较之前需要用力的安利,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务的创始人和负责人,看到了其他的企业,海外的企业在用 AI 开疆拓土,拉出第二增长曲线,不由地也变得更加主动,合作自然就更加简单,毕竟从 2022 年末,和“老司机”一起一边恐慌一边激动的迎接 AI Time,做落地实践,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方案和做各种领域 AI 创业的朋友,多少是都积累了一些。

上面在“写作”部分提到了一些分享的事情,除了提到的,印象中上半年还做了挺多内外部的、闭门的各种形式的小范围分享。这些都越来越清晰的验证了一件事情,之前刚刚进入组织,一位老前辈给过我一个善意的提醒和课题,关于跨组织合作,尤其是组织关系比较微妙的情况下,可能是很难的。这个课题的答案绝对是:虽难,但是真的可解。

整个过程特别有趣,因为价值输入的方式各有不同,所以合作方式方法,我需要做的事情也千差万别,技术攻关、架构梳理、折腾一些异构的方案、整整模型都是常规范畴的事情,除此之外,通过有技术味儿的方法,让朋友们在一起以较短路径达成合作意向,推动一些产品的合作,甚至是做一些 “AMA”(Ask Me Anything)的技术实践内部或者小范围培训,或者把一些朋友介绍给投资团队的投资人朋友们,对于我这个原本比较内向的程序员来说,其实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挑战的。

回忆起 2023 年,当 ChatGPT 在二月引爆大家对 AI 的关注后,我的工作内容刷新出了新内容,其中有两项比较有趣的新副本内容:技术外联,以及和合作伙伴一起做技术落地相关的事情,尤其是我擅长的技术架构、性能优化、Infra、一些模型相关的事情。

依旧是非标的事情比较多,但是在摸索过程中,不少事情共性是非常明显的。我摸索清楚,未来我的分身制作完毕应该也会比较容易

希望下半年,能够和已经在合作的伙伴,更深入的做一些更令人激动的踏实的技术落地、继续进化已经落地的技术方案和产品,让业务领先性保持的更好,朋友能够都得到长久的好处。也希望能够有更多(适量)的新的合作方,让我探索更多不同领域的,新的知识,结实更多的朋友。

如果你有技术落地相关的事情,尤其是我擅长的技术架构、性能优化、Infra、一些模型相关的事情,或许可以来找我聊聊,我在北京望京,一个咖啡馆和酒吧都遍地的地方。

职业成长上的感悟

之前每年、每半年一样,这里记录一些感悟,也希望能够对读到此处的同学有帮助。

时间的使用和分配是十分重要的,这点我在多次总结中都有提到。在当前时代,除了节约时间之外,一定要想办法增加时间,尤其是不需要“联系人”协作的“无机时间”。

快速识别和拒绝不合适的人和事情,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在上一篇总结中提到过,模型在做知识的压缩,我们应该做联系人的压缩(联系人不等于朋友,我的视角里,朋友是更高的位置)。同样的,有一些人是非常值得合作,或等待合作的,但是同样的,需要设定一个时间窗口,比如几个月到半年,半年到一年,毕竟长期单向奔赴,绝非交友该有的姿态。

我也会继续加强练习,强化这部分,减少时间的浪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该干的事情,交该交的朋友,帮助值得帮助的朋友和社区。

远离一切负面情绪爆棚的人和事情,避免被浪费时间。持续的寻找那些有积极向上力量的人和事情,和他们一起向上成长。

生活

简略的聊聊生活吧。

驾驶相关:495 公里

上半年开车比较少,大概只有 495 公里。

感谢知乎电影,近距离围观“纽瓦”

下半年可能得多开车,避免给忘记了。

电影:太空歌剧真棒

上半年很幸运看到了沙丘2的首映,相对近距离看到了“纽瓦”本人(他保镖那么壮,这个距离对他,对我,都安全)。

感谢知乎电影,近距离围观“纽瓦”

导演的童年经历对他的创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和启发,从小住在小村庄,但是他的幸运是村庄旁边有一条大河,以及一座宏伟的核电站,让他从小就对巨大的力量有所向往,即使他从小住在小村庄里。

同一时代的我们,不论身居何处,AI 带来的宏大的大河、宏伟的核电站,已经在我们的身边了,有多少人会对这种巨大的力量有所向往呢?

最喜爱的对外身份 +1

我依旧非常喜欢去年年底,我和大家提到的“答主身份”(the answer),并且会经常使用。

“答主”

因为他代表了中立、客观、准确、真实,没有利益参杂,是兴趣和真实价值驱动,能够有外部不功利的合作,不会依赖和不需要商业来供给,无欲则刚,动作不会变形,不会招朋友(可交朋友)的厌烦。

今年除了答主这个身份之外,我的 Title 又多了一条简单的文本:Dify 中国区大使。

Shape the future together

AI Native 不会从石头里蹦出来,在 AI+ 之前,一定是 +AI 先行。与其山头林立的各自为战,比如大家都是朋友,在一个基础上,借助开源项目共同开发,让未来来的更快一些。用正确的技术方案,更快的把一切值得改造的设施都 AI 化吧。

我的通讯录:整理联系人

包括微信在内的社交软件,都是很重要的和朋友保持沟通和联络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联系人都是朋友,相对科学的整理通讯录和分离工作 IM 和个人 IM,是能够帮助自己节约时间的。

我之前写过三篇相关的内容,《致新朋友:为生活投票,不断寻找更好的朋友》(2022 年)、《只聊感情,不聊技术(一)》(2023 年)、《只聊感情,不聊技术(二)》(2023 年)。分别聊过了交友价值观、交友习惯、时间分配和重要的线下小聚。

去年年底,我给自己添加了一个课题:如何确保只加朋友,以及只把时间分配给朋友。

一起 “吃喝(字面意思)玩(技术)乐(收获),搞事情”

今年年中的时候,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得出的思考结论是:保持开放心态,拥抱整个世界,但是对于每个新链接起来包括未对等的灵魂,只给予一段时间的“开放”期,做有效的双向链接

在去年开始践行后,收获了不少真的可以持续交往的朋友,以及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但即使如此,联系人的数字还是增加到了 2000+,今年在知乎盐 Club 上,我有提到我希望未来十年,我能够有 5000 个新的朋友,如果我想完成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数字,那么我希望这件事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和模型一样,虚胖的模型,除了费电之外,毫无价值,联系人或许也是如此。

这里的基础是“整理”和“分配时间”。

虽然过去的几年里,有意无意的积累了许多朋友,但也混杂了一些无关的人到联系人,有的时候,发点东西,还得思考下,到底能不能发布。可是,我确实想分享喜怒哀乐给我的朋友,人生时间有限,不能因为无关的人,影响到分享开心、喜悦,或者一阵风就过去的忧郁。

我希望当你或我郁闷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小酒吧对饮,互诉衷肠;我希望当你或者我开心的时候,即便不是一通电话,我们也能够在朋友圈看到彼此最新的动态,而不需要特别的修饰我们想说的话语;我希望当你觉得我能够帮助到你的时候,你愿意和我直言,我可以做些什么;同样的,如果我钻牛角尖了,请告诉我,我身上的 bug 需要被快速修正,谢谢

朋友们的社群:继续扩充

大家一起维护的小群,从五六年里始终的 365 人,缩减为 81 人后,最近一段时间,我想明白了,在保持相同标准的情况下,我不应该剥夺其他人链接新灵魂的可能性。

技术一定是链接我们的必要条件,不因利而聚,可以合作向上一定是另外的必要条件。

继续学习,继续观察。

家庭:平安喜乐

好像想说很多,但是好像又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一切就都还行。两头猫子也还是继续肥润,继续捣乱,力气越来越大,总能捣出不一样的蛋。

日子

唯一遗憾的是,好像去年到今年就没怎么玩游戏,虽然年初 SteamDeck OLED 第一时间就拿到了。

最后:以下一个十年为刻度

今年知乎的导演组帮我合成了一个镜头,虽然拍摄的时候,就知道素材会被这样使用,但是当我看到影像的一瞬间,还是被触动了。

“下一个十年”

我好像看到了十年前,在“新浪云”、“搜狐”、“极客公园” 办公楼拘束坐着的年轻人,面对着的十年后的“自己”,认真的聊技术点,认真的聊程序代码,认真的迷惘。

前一阵,智源大会结束后,大家闲聊的时候,因为天气非常好,我拍了一张天空。

风起云涌,摄于大会结束晚宴

今天复盘总结的时候,当我看到上面那张“我和我对坐”的画面,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十年前搜狐的 Offer,就是在这栋里拿到的,而我所在的地方,应该是我体验过的第一个青旅(此时的智源大厦顶楼,当时的物美蓝润大厦)。

说不清楚的因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真的非常有意思。

2024 的此刻,对下一个十年,依旧充满期待,因为有无限的可能。

当然,还是与诸君共勉,一起面对充满未知的未来。

–EOF